QQ:355128452


导航菜单


新闻资讯

(优秀)《小王子》读书笔记15篇

  • 相关推荐

孝顺好媳妇先进事迹材料

  孝顺是一种难得的品质,一种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先进事迹材料,希望对你有帮助

孝顺好媳妇先进事迹材料

  【孝顺好媳妇先进事迹材料】

  在xxxx县xxxx镇xxxx村有一个和睦、温馨、幸福的家庭,这个家庭虽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,但无数点滴却汇聚成一个爱心之家,这就是xxxx的家。xxxx,是xxxx镇xxxx村村民,现年60岁,她勤俭持家、尊老爱幼、忙里忙外、任劳任怨、默默履行了一个家庭主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,为老人提供了一个舒适安逸的生活环境,为子女们营造了一个宽松、和谐的生活氛围。

  一、她是家中的好媳妇

  人常说:‘婆媳关系最难处’。“好媳妇”说起来轻松,可是做起来,做好那是相当的难,是要付出很多、很多„„甚至委屈。她没有同婆婆“红过一次脸”,始终默默付出,没有怨言。老年人经常多病,她就能看在眼里,记在心里,时时提醒要加衣服要吃药,经常陪她去看病吊针。一年四季婆婆穿的衣服鞋袜都有她置办。家中的柴米油盐如有欠缺她都及时购买回来,从不让别人操心。婆婆人老心不老,对这一切明记于心,逢人就夸她是个好媳妇,也是个好闺女。

  二、她是丈夫的.好妻子

  刚结婚时,丈夫一直在外打工,每逢春节才能回家,家庭重担自然落在她一个人肩上,伺候老人,照管孩子,洗衣做饭,种地收割等内内外外的活全靠她一个人挑着,她一不叫苦,二不埋怨,结婚时买的几件衣服穿了很多年,丈夫心里实在过意不去,每当给她买件新衣服,她总要报怨好一阵,平时也舍不得穿,只有逢年过节或走亲戚时才穿。多年来,她没有逢集上街的习惯,说是上街就得花钱,平时对用水、用电也十分节俭。为了增加家庭收入,她除了照顾老人、教育子女,把家里收拾的井井有条,她也常劝丈夫不要回家,说她一人能行。就这样,她成了丈夫的贤内助,减少了丈夫的后顾之忧,丈夫疼她,她更体贴丈夫。在她得病以后,体力渐渐不支。为了能为家庭多出一份力,经常拖着疲惫的身子,依然坚持到地里干活。丈夫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面对着倔强不服输的她,毅然打消了外出了念头,留在家里悉心的照顾她。看着日渐瘦消,手上还始终不肯放下农活的她,丈夫说:“要安心陪在她身边,即使再困难,也要一起挺过去。”

  三、她是孩子的好妈妈

  xxxx有二个孩子,孩子上小学和初中时学习成绩一直全校前茅。当时小学生的功课重作业多,大量作业要拿回家完成。她坚持每天晚上手里的针线活,按时和孩子们“做功课”,陪着孩子读书,她经常对村里人说:“自己没有文化,吃了亏,一定要让孩子有出息”。为了培养孩子成才,她重视对孩子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思想教育,教育孩子勤俭节约、吃苦耐劳。除了逢年过节给孩子们买些新衣裳,她一直亲手把大人穿过的衣服裁剪做给孩子穿,衣服虽旧,但很合体,经常勤换洗,孩子们也非常乐意。而她也一直默默的履行着一个做母亲的义务,深深的爱着她的孩子们。

  四、她是村民眼中的好公民

  生活中的xxxx,尊老爱幼,心态阳光。xxxx倡导一家人都勤劳吃苦。同时,热心帮助邻里,见到有人出去没有把门锁上,她就主动在那里帮助看守;冬天下雪后,她立即带头扫雪,方便大家安全行走。前几年,村上推广种植了全膜玉米,她积极响应村中号召,第一个带头种植,并说服周围邻里,一同响应。第二年,种植的玉米获得了丰收,带动了全村群众的种植热情。在一个小小社中,邻里之间通过xxxx这个好邻居而团结、凝聚在一起,拧成了一股绳。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切。不仅家里的关系相处的和睦,邻里关系相处的也很融洽,她对待老人以孝心,对待家庭以爱心,为邻里热心帮忙,赢得了家人的一致称道,更赢得了村民们的广泛赞誉。

  【孝顺好媳妇先进事迹材料】

  **是居住在XX市**区**街道**社区荷花庄的一个普通居民。她1961年师专毕业后,在当时的*县一所小学从教。在执教为师的同时**也收获了“为人妻、为人母、为人媳”的天伦之乐。然天有不测风云,1979年,家庭“顶梁柱”的丈夫因病撒手西归,只留下老迈的婆婆、年幼的孩子和孤苦无依的妻子,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压在**的身上,让她饱尝了“上有老下有小”的艰难滋味,但困境没有让**退却,却激发起她掌舵家庭之船在风雨中前进,和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力量。三十年来,她辛苦持家,抚育儿女长大成人;三十年来,她侍奉婆婆,端水送羹,洗脚擦身,无微不至;三十年来,她对婆婆和言细语,依顺细腻,体贴入微。她的事迹就象小巷里的更声,平淡而悠深,诉说的是绵绵延延的亲情历经岁月锤炼后的厚朴和甘醇。

  在婆婆的眼里,**是“贴心棉袄”;

  在儿女们的眼里,**是“了不起的妈妈”;

  在邻居们的眼里,**是“翘大拇指的好媳妇”;

  在社区居民的眼里,**是“孝心献给长辈”的模范;

  在许多人眼里,**是“我身边的文明之星”……

  **说,侍奉婆婆,抚育儿女,是我该做的份内事,这世上没有趟不过去的关,有苦才有甜,现在我每天都是好日子。

  一点一滴凝往昔

  走进**社区荷花庄新村的**家,她正在给刚起床的的耄耋婆婆梳洗。一大早,**给婆婆饨好了白木耳百合羹,盛好端到小桌上,招呼婆婆吃早餐。这婆媳俩非常有缘,婆婆名叫周美英,名字与媳妇只有一字之差,听上去象是姐俩,实际上她们亲如母女。婆婆今年93岁了,身体硬朗,生活基本自理。看得出来,多年的婆媳生活使得两人亲昵无间,婆婆周美英对媳妇**非常依赖,她对美娣说:“我不爱吃甜的,我要吃泡饭”。**和声细语地对婆婆说:“这两天,你感冒,我煮点白木耳,让你补补身体,配点百合,给你润润肺,吃一点吧”!婆婆在媳妇的相劝下一勺勺地吃起了早餐。**在一旁一点也没有闲着,她细心地替婆婆擦拭嘴角,不让一颗饭粒、一滴汤水落到她脖子和衣服上。等婆婆用完早饭,她把婆婆睡过的被褥晾晒到阳台上,为了防潮保暖;还把婆婆治感冒的口服药碾磨成粉,为了方便吞咽;婆婆方便后,她用温水把婆婆清洗得干干净净……这一切的一切,**做得信手拈来,仿佛孀居的漫长岁月里与婆婆相厮相守的日子就在弹指一挥间。近距离地接触**,看到的是她斑白的两鬓,那是发梢滑过青春的印痕,听到的是她温和的话语,那是历经沧桑的安宁,感受到她脸上淡定的容光,那是她禀持孝老美德的聚现,在她的述说中,往事一幕幕地浮现眼前:

  一声霹雳起晴天

  47年前,家住鄞县章水镇大皎村的周美英为独子娶了一房媳妇,名叫**,时年22岁的**在乡里乡亲的眼里可谓喝过墨水的'人,李家坑小学(后更名为下严小学)任教。婚后,婆婆和小夫妇俩住在一起,一块儿过居家日子,婆婆体恤儿媳,烧菜、操持家务、帮带孙辈;媳妇教书育人,和丈夫相敬如宾,勤俭持家,一家人生活俭朴,和和美美。天有不测风云,病魔夺走了相濡以沫的丈夫,家中栋梁尽失。当时**39岁,上有63岁的婆婆,下有四个未成年的孩子,繁重的家务,拮据的经济,一下压在**身上。

  一副弱肩挑重担

  **擦干眼泪,挑起家庭的重担,掌舵家庭之船在风雨中前进,一路上,婆婆就是她的“大副”,给她力量,帮她分担,下课回到家,饭桌上已有热菜热饭,婆婆和孩子们等着她一块儿吃饭。四个年龄相差无几的孩子,同同上学,家里负担更重,为了帮补家里,婆婆组织孩子们在课余的时候编织凉帽,孩子们是“小工匠”,婆婆是“贩子”,每当集市,婆婆挑着几十顶叠摞得象小山一样的凉帽换成现钱,补贴家用,而这钱,婆婆从来是放在抽屉里,谁用谁取。美娣在铺导孩子功课的时候,婆婆虽然不识字,但默默地坐在一旁,满心喜欢地听着美娣教育孩子,虽然手上忙着活,但脸上挂着笑,笑中带着一种自豪的味道。渐渐地,孩子们出息了,老大考上了大学,老二、老三也工作了,小女儿也考上了大专,接下来,一个个成家立业了,在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中独当一面了,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了。

  一生一世相厮守

  从望春小学退休后,和婆婆一辈子没分家的**把家从鄞州望春搬到了**社区,方便年迈的婆婆在市中心就医和出行。已做婆婆的**在她的婆婆周美英眼里永远是那个知冷知热的好媳妇。已是花甲老人的**经常搀扶着满头白发的耄耋婆婆在里弄、公园散步,让老人行健、开怀;一日三餐,**为婆婆做适合口味的饭菜,每逢初一十五,老人要吃观音素,美娣就切切心记,专门为她买素菜做素斋;冬天天临的时候,婆婆腰酸,**端来热水,侍奉旁边,焐在婆婆的腰处,减其疼痛;婆婆爱看电视剧,但因视觉衰退,看不大清楚,又因记忆力、理解力退化,常常搞不清楚剧情,她总是陪在身旁,细心解说;有一次婆婆感冒,**也应腿伤在床上休养,她坚持认为高龄老人耽误不得,支撑着拄着拐杖下床,摸到电话机旁,叫来儿子开车把奶奶送到医院治疗,自己才放下一颗心;有时候,**到儿子女儿家去住上几天,总要带上婆婆同行,以免其孤单寂寥……在她的言传身教下,孩子们也对祖母十分孝顺,不但经常带着礼物上门探望,还时时要求祖母到他们家里去住上一阵。前段日子,老人家刚刚在二孙女家住了二十多天,这二十多天里,这边,**一天三个电话,早晚问安,吁寒问暖。那边,孙女一家把祖母当成“镇家之宝“,烧好饭菜,铺新被褥,听戏曲演唱,读报纸新闻,一心一意要祖母高兴,连16岁的曾玄外孙都抢着倒痰孟,老人家在孙女家才住了一阵,惦念着婆婆的**就把老人接回了家,亲为侍奉。

  在和**话家常的时候,老婆婆用完了早餐,脚上套着**专门用毛线为她编织的厚绒鞋,坐在媳妇为她铺就厚绵垫的太师椅上,闭目养神,时不时对我们的讲话表上两句,足可见她的耳聪心明,整理老人的话语,发现她的话完全出自肺腑,她说:“我是贫苦农民出身,老伴早亡,又失去儿子,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,碰上这么一个好媳妇和好孙辈,真是晚福非浅”。听了此翻出自内心的话语,我们真的为之感动和赞叹。是的,**的家是一个传统美德之家,遵循的是“敬老爱幼、勤俭自强、孝行天下、淡泊从容”的人生品格。这传统美德给她们一家打上了深深的烙印,让她们获得了精神的力量源泉,在最困难的时候,她们相持相扶,彼此关爱,淌过生活的难关;在漫长的生活长河里,她们宽容以对,互为慰籍,共享人生的平实和精彩,这细水长流般的爱,将会感染更多的人在平平淡淡中体味真、弘扬善、享受美。

【孝顺好媳妇先进事迹材料】相关文章:

敬老好媳妇事迹材料(精选10篇)07-28

最新好妈妈先进事迹材料11-12

2023年“好媳妇”个人事迹材料(通用17篇)02-09

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(精选14篇)06-27

教师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(精选10篇)07-20

学校先进党总支事迹材料04-22

巾帼妇女先进事迹材料03-28

关于孝顺的作文高中孝顺作文03-22

孝顺的小兔03-20

优秀的团员个人先进事迹材料08-16

  • 🍉一个人赌运很差说明什么🍉植树节活动作文【热门】

   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,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,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,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。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植树节活动作文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

    2025-07-05
  • 🍉老千暗语什么意思🍉我的大学读书笔记8篇

    《我的大学》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。这本书通过描写饱尝人间辛酸的阿辽什卡,抱着进大学读书的梦想来到喀山。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我的大学读书笔记8篇,希望对您有所帮助! 篇一:我的大学读书笔记 这个暑假,我读了高尔基的三部曲第三部——《

    2025-07-05
  • 🍉庄闲稳赢的十种方法🍉我家的鹦鹉四年级状物作文

    四年级状物作文400字篇一:我家的鹦鹉 我家养了两只鹦鹉,一只是虎皮鹦鹉,另一只是牡丹鹦鹉。 它们都十分可爱。我最喜欢牡丹鹦鹉,因为它身上长有各种各样的颜色。色彩斑斓有黄的、红的、橘的,深绿色的,美丽极了。而虎皮鹦鹉身上有像老虎一样的斑纹,它的

    2025-07-05
  • 🌈庄闲稳赢的十种方法🌈瘦西湖导游词范文

    各位游客,非常欢迎到瘦西湖参观游览。瘦西湖原名保障河,又名长春河。有文献可翔实稽考为《宋书》记载:广陵旧有高楼,湛之更加修整起风亭、吹台、琴室、月观,果竹繁茂,花药成行。这是瘦西湖最早见于史书的记载。其规模最盛时期为清乾隆年间。由于康熙、

    2025-07-05
  • 🌈赌场发牌🌈描写父亲节的现代诗歌(精选32首)

    在学习、工作乃至生活中,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诗歌都不陌生吧,诗歌饱含丰富的感情和想象。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?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父亲节的现代诗歌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  描写父亲节的现代诗歌 1  《父亲》  父亲  您是我前进的动力  给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 您虽如此的平凡  但您却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  父亲是条河,流转着岁月,诉说人世的沧桑  父亲是片海,擎起了太阳,放飞天空的`翅膀  父亲是座山,坚韧起脊梁,挺拔大地的芬

    2025-07-05
  • 🍉如何找到附近寂寞异性🍉名家经典抒情散文(集合)

    无论在学习、工作或是生活中,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?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,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散文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家经典抒情散文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

    2025-07-05
  • 🍉二庄一闲打法🍉井底之蛙寓言故事

   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大家都看过寓言故事吧,寓言多用借喻手法,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,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寓言故事吗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井底之蛙寓言故事,希望对

    2025-07-05
  • 🍉庄闲怎么押注才能赢🍉中国中学生必读名著读后感

   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,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,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,写写读后感了。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中学生必读名著读后感,欢迎大家分享。中国中学生必读名著读后感1四大

    2025-07-05
  • 🌵打牌前默念3个字🌵小学生春节的日记(通用30篇)

   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,这一天里,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,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一篇日记了。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春节的日记,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  小学生春节的日记 1 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大最传统的节日。家家户户忙着贴春联、买年货、包汤圆,我家也不例外。  爸爸在店里很忙,因此今年贴春联我成了妈妈的小帮手。妈妈打扫干净大门后,我们就准备贴春联了。首先把双面胶和春联准备

    2025-07-05
  • 🍉庄闲最怕三个口诀🍉迟子建经典散文

    俗话说文如其人。迟子建的文字如同她的人一样好看,不是那种江南小女子粉妆玉琢的美,而是东北女子特有的大气疏朗的那么好看。她的文风中也少有小女子哀哀切切的忧愁。在有人提出文学之死以及文学是垃圾的命题时,她却不以为然。 在她的笔下,文字是良药,在

    2025-07-05